首页 > 宣传思想工作 > 廉文鉴赏
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
日期:[2015/4/28]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曹靖华先生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忆当年,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内容大抵是说在“衣帽取人”的旧上海,穿戴时髦光鲜的,出门往往会被高看一眼,而衣履朴素土气的,常会遭受冷遇。
  想起这篇文章,是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那些岁月风尘里的点滴往事,给予我的是全然不同的感悟。
毛泽东那张身穿补丁裤,面容清癯,双手前推,向席地而坐的学员演讲的照片,早已珍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史册里。但另一些故事也许并不为人熟知。
  一天下午,延安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到毛泽东住处汇报工作,见他围着被子斜躺在床上办公,以为病了,正要询问,毛泽东指指地下的火盆笑说,棉裤洗了,起不了床,起来就要光屁股了!萧劲光连忙指示警卫员,快到兵团去领一床被子一套棉衣。话没说完,毛泽东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领来我也不要,现在大家都困难,我若搞特殊,讲话就等于放屁,没人听,他们会说你不是真革命,是蒋介石,是封建皇帝。过会儿又讲,劲光啊,我不能搞特殊,你也不能搞,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搞,你要记住这句话:我们共产党人绝不能搞特殊!
  绝不能搞特殊,毛泽东不仅以身作则,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电视剧《毛岸英》的播出,已让这位年轻人热情似火、英姿勃发的光彩形象深入人心;舐犊情深,失去爱子后毛泽东痛哭失声的画面也使多少人潸然落泪。未被剧本采用的尚有另外的情节:毛岸英回到延安,先被安排住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部队考虑到他在苏联呆的时间长,吃不惯小米、烩菜,让他上了干部中灶,每顿两菜一汤,还有细粮。毛泽东知道后很生气,说岸英啊,你妹妹一直就在大灶吃饭,你这么大了,还要提醒吗?岸英于是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坚持与战士们一起在大灶用餐。
  1940年,66岁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回国考察抗战。蒋介石对此十分重视,仅重庆的接待费就安排了8万元,其中一次宴会花去800元。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如此铺张,陈嘉庚对这种奢侈应酬十分反感。后来到延安,毛泽东在杨家岭宴请他,用的是从老乡家借来的小方桌,因太旧,上面铺了几张报纸。饭菜是用自种的西红柿、豆角等做的,另上一例鸡汤,整顿饭算下来不到两块钱。毛泽东说,我是没钱买鸡的,这只鸡,是邻居大娘听说我有贵客要招待,特地送来的。两相对照,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陈嘉庚情不自禁叹道:“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回到南洋,他在第二届南洋华侨大会上激情洋溢地欢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那次访问,让陈嘉庚“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幸”。为表达对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敬意和拥护,他给延安送了两辆小汽车。而这两辆小车的使用,说来也耐人深思,对我们看待和处理一个时期以来屡禁不止的公车私用、公款消费、讲排场、耍阔气等恶劣风气或许有所启示。
  小车送到延安,中央办公厅“理所当然”地分配给毛主席一辆,却遭到严词拒绝。毛主席提出的原则是,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二要照顾年纪大的同志。在他一再坚持下,两辆车分别给了朱德和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五老”使用。一次,毛泽东去枣园开会,返回时马突然受惊,他从马背上摔下来,跌伤手臂,朱总司令和“五老”知道后一定要把车子让给毛主席,他仍“坚不从命”。毛主席后来也有了一辆“专车”,是华侨捐赠的救护车,但也只在接送客人时才偶尔使用。
  像这种艰苦岁月里相濡以沫、相互体恤的佳话自然还有很多,多少年来一直在民间叙事中广为流传。
  转战陕北的一天晚上,中央领导还没来得及用晚饭,周恩来的警卫员端来一碗小米饭和两个馒头,说现在刚驻下,老百姓都睡了,饭铺也关门了,好不容易买到两个馒头,大家看你这些天越来越消瘦,就让送来了。周恩来听罢,说我这不好好的么,现在最劳累、最辛苦的是毛主席,快给他送去!到主席住处,毛主席问,周副主席吃过了吗?警卫员含糊地说一声:“吃了。”警卫员走后,毛主席想到任弼时同志身体一直不好,便让工作人员趁热送过去。而任弼时想到的是经常通宵达旦工作的周恩来……转来转去,馒头又回到周恩来跟前。最后,处事周到的周恩来“命令”警卫员将一个带回给弼时,另一个送主席。
  三位领袖,两个馒头,一件小事,也许就蕴含了那个年代全党全军坚强团结、战无不胜的确切信息,却是离开大陆后的“委员长”痛定思痛时未必能想到的。
  忆当年,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