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宣传思想工作 > 廉文鉴赏
“严以修身”中的“大学之道”
日期:[2016/7/15]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2016年元旦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其中“严以修身”作为“三严三实”之首,是党风廉政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仅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根本,心理思想上的健康更是革命的根本。儒家著名经典《大学》有言,“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当今社会,更提要“严以修身”。可见,修身之难,不严,不足以修身。
  何谓“严以修身”。对共产党员而言,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由此可见,党员干部的修身,主要是指修正身中内在的不良心性和思想,即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那么,当如何做,才是修身,才符合修身的真理呢?“真理”在古代称之为“道”。然此道当如何才能找到呢?《大学》中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意思是说,凡物都有根本,有枝末;凡事都有止点和起点,知道其何者应先,何者应后,就差不多得其道了。因此,修身的规律,就是找到修身的根本和起点,由此而起修,则自然可达到“修身”之目标。
  修身之本何在呢?《大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为何修身必须先正心呢,《大学》中讲,“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意思是说,如果心不在此(比如一心想着他事),则虽眼前方有东西,也看不见;耳旁有声音,也听不见;口中有食物,也不知道它的滋味。可见,心不在焉,身上的感觉也会变得迟钝。因此,修身,则应先正心。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心正呢,《大学》中讲,“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意思是说,修身在于正他的心,心若有所愤怒,有所害怕,有所贪恋,有所愁苦,则失了其正。因此,我们所强调的“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即是在破除心中的“四不正”。
  然欲做到心中没有“四不正”,则须先做到“诚其意”。何谓诚意,即意念真诚,不自欺。从意念真诚的角度来讲,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对于信念不坚定的现象,习近平同志曾概括了几种情况: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等等。可见,意念不真诚,不真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其心又如何能正呢。因此,《大学》上讲,“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意念真诚,即全心全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是意念真诚地为人民服务。如何做到意念真诚?《大学》上讲,“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欲使其意念真诚,则应先在知识上要学彻底。知识要学彻底,则须先看透事物,达透其本质。那么,如何才能达透事物的本质,明朝大儒王阳明曾有“四句教”留给其弟子,其中谈及格物。其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可见,王阳明告诫其弟子,你们只要做到“为善去恶”,即是格物,事物看透了,才能将知识学彻底。
  由上述可知,修身的真正根本在于“格物”。如何是格物,“为善去恶”即是。遥想孔子当年,为了实现儒家“为政以德”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七日,面临死亡的威胁,孔子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讲习诵读,弦歌不衰,毫不间断,终成后人敬仰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当年若不严以修身,而因畏惧挫折、死亡放弃自己的理想,则后人不可能会在“万古如长夜”中找到人生的真正方向,其后代子孙也不会至今仍受世人的敬仰和爱戴。汉代以“亲尝汤药”而名垂千古的孝子汉文帝,若不“为政以德”,严以修身,恭俭作则,发展生产,废除酷刑,对人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则可能无后来的“文景之治”及汉武时代的兴盛。再想红军当年二万五千里长征,前有饥饿、沼泽等死亡的威胁,后有敌人追兵。面对此种状况,我们的先辈们若不严以修身,冒着死亡的危险,为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克服种种困难,则可能不会有现在和平稳定的新中国。纵观历史与当今,凡成就大事业且长盛不衰者,无不是以严以修身而成就的。可见,“为善去恶”不仅是古圣先贤的为仁之道,也是当今社会“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论语》中所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是此义。孔子认为,“在上的人自身做事正当,不用命令,人民自然会照样去做;如果自身做事不正当,虽有命令,人民也是不肯服从的”。可见,作为领导干部,严以修身是何等之切要;践行“为善去恶”是何等之紧迫。
  如何才是“为善去恶”,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三严三实”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此语义讲的正是“为善去恶”,前者是“为善”,后者是“去恶”。如此去执行,即是“为善去恶”。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正是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去做“格物”的功夫,这正是“严以修身”。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自然会达到“物格而知至,知至而意诚,意诚而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如果每位党员干部,乃至国人,都如此去做,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必是顺理成章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