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党建研究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学校党组织要在关键点上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日期:[2012/2/8]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当前,基层学校党组织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在不断变化着的形势任务和工作要求面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种种原因,还难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抓手,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和局面的开拓。所谓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最基本的是要看该党组织是否能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把本单位的基本群众紧紧凝聚在一块,理顺各种关系,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最大可能地调动起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把学校教育工作抓好。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如何,其中最关键的是要看群众对本单位党组织在思想上的认同度、情感上的相融度和行动上的响应度。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党组织与普通群众在很多问题上的想法并不一致,情感上的若即若离也时时可见,在许多事情上,群众对党组织响应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削弱。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这种状况?

  客观地分析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基层学校党组织的工作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在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上的宣传和解读能力的不足使得党的理论与思想在群众中缺少应有的认同,也使得学校党组织在政治上获得的认同力不够;其次,是在学校基本队伍的建设上,因缺乏必要的运作机制和制度保障,使得学校党组织在组织凝聚上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再次,是在中心工作上,因意识不强办法不多而难以真正介入,因此也削弱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专业信服力;另外,在行政实务上因基层党组织不具有行政权,也不具备行政决策的拍板权,所以在客观上面也使得学校党组织缺少行政上的权威性与服从力;最后,在服务群众上,因事实上的解困能力和服务能力相对薄弱,也影响了党群之间的亲和力。

  上述分析让我们看到,政治核心作用并不是一个口头说说的、虚泛的政治概念,如果我们不能在学校的各个工作面上确立起党组织应有的地位作用,则所谓的政治核心作用必然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作出相应的调整,拿出具体的策略措施,通过增强“五力”、转变方式、构筑核心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党建工程,在护卫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的同时,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功能切切实实地发挥出来。我们的具体思路如下: 

增强理论学习中的解读力,转变话语方式,掌
握好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话语权和
解释权,让群众认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和年轻人说话说不上去,和中年人说话说不进去,和老同志说话被顶了回去”。这是当下流行着的一句顺口溜,说的是一些党务工作者做思想政治工作时遭遇的困境和无奈。这种现状告诉我们,必须要转换话语方式。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官腔官调官样文章的送达传递与宣传教育,群众是不会买账的,这种做法既影响了对上级党组织声音的传达和意图的贯彻,又削弱了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

  长期以来,不变的话语方式似乎成了许多党政干部的一种语言顽症。我党长期以来一直是反对这种教条僵化式的话语系统的,这些东西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被毛主席尖锐地批评过,被斥之为“八股腔”。但为何现今这种话语仍还在顽固地表现着?究其因,是我们一些党务工作者在学习作风和情感态度上仍未转变过来,疏于学习,懒于研思,就不可能把中央层面的宏观语言转化为适合本单位层面的群众语言和工作语言;如果我们的情感态度缺乏“情为民所系”的追求,则我们的语言中就难以体现出“想群众所想,说群众所需,闻群众所愿”。当然,也就难以为群众所接受了。

  产生好的认同是做成任何事情的思想基础。我们强调的认同指的是在方向和原则问题上的,在事情的核心问题上的一致性,这是和谐的一个基本前提,与“和而不同”思想的本质是一致的,就是说我们要在核心问题上保持“和”、保持统一,但在具体细节上、做事的形式方法上是可以不同的。我们可以运用这样一种思想方法,使得党内外在一系列问题上,形成较好的认同,为工作任务顺利畅达的完成提供较好的思想基础。简单说起来,我们可以通过转变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话语方式去获取党群的心理认同、思想认同和语言认同,尽可能地达到党内外的认同。而转变话语方式,是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一步。获取党群的语言认同,就是要想办法把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体系和语言转换为本系统本单位的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话语系统。这是因为国家层面的语言定位起的是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但真正要落实到本单位本岗本职时,群众的认同就会发生一些困难,我们就应该适当地把国家语言转化为群众容易掌握的基层语言。也就是说一个单位也应该有自己内在核心价值的必要体现,当这些核心价值能够获得大多数员工认同时,人们的心绪就会顺畅,工作的开展就有力量,局面也就自然打开了。 

增强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力,转变运作方式,
掌握好学校队伍建设上的组织权和策划权,
让群众团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根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学校党组织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队伍建设的重任。当前不少基层学校党组织在这方面的工作有弱化倾向,党政工作范围不清。其实,在“校长负责制”中并没有赋予行政具有单独的人才选拔培养权和任用管理权,但许多学校的党组织过于依赖行政的管理权,逐步弱化甚至放弃了支部在人事上的管事权与运作机制,形成了有话说不响,说话没人听,队伍抓不住,只管“两会一员”(教职工学习大会、工会、党员)的被动局面,严重影响了党的建设和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是党组织凝聚人心的发力点,是“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党组织要敢于创新机制,大胆管理人才队伍,强势介入运作机制,这也是党的干部政策和人才工作对基层学校党组织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在干部队伍的建设上,支部应该把握好对已任干部的民意访调与考核评价、学习教育与工作总结、任务研究与培训提高等方面的工作;对于拟任或后备干部的日常考察、培养、帮助教育更应时刻放在心上,要坚决执行和管好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机制,把学校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牢牢掌握在党组织的手中。又如,在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支部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对人才的考察、识别和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去掌握发展态势;可以利用对学校和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项目去引导人才发展的方向;可以利用一个个的实战项目去引导好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利用话题、问题、课题的组合开发组建不同的攻关研究组合,促成骨干组合的人气形成;还可以利用帮扶与结对活动对骨干人才队伍进行梯度开发,形成各级骨干人才对接互补的合理布局。

  我们相信,通过类似一系列脚踏实地的队伍建设工作,学校支部就一定能把各类群体紧紧地团聚在自己的周围,形成支部工作的组织优势,发挥出自己的政治核心作用。 

增强行政决策影响力,转变作用方式,
握好学校行政决策中的程序权和民主权,
让群众信任党组织的保障作用 

  在1998年下达的关于校长负责制的文件中,把行政的拍板权交给了校长去负责,这个程序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反腐斗争的经验积累,尤其是在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在重大问题上这样的决策程序已不适合当前的政治形态和制度需求。近些年,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陆续调整了行政决策的程序规范,明确了“三重一大”问题应由集体讨论决定,体现了民主办学的方向,尤其是随着全党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力的促进了这个过程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有的基层党组织还是象过去那样,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不过问、不介入,听由少数人去决定,或只是走走形式过过场,或只是做个点头书记,如此不仅严重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原则,是不负责的表现,而且违背了民意,使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怀疑,使党组织无法取信于民。

  当前,党组织在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中的监督保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对行政权的监督集中体现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个底线不容放弃。党中央根据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顺民情、通民意,从党的十七大以来,不断强调要坚持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一切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件和重大问题,强调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要让政策体现全体民众的意愿,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学校更应该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党组织理所当然地要担当起这一历史的重任。

  事实上,党组织完全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去做好这件事情,比如:坚持重大问题一定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沟通,在取得共识的前提下再提交校务会(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再作决定,如果达不成一致就不匆忙作决定,也可以提交上级党委进行裁决;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通过群众座谈会、支部党员会等各种方式方法听取意见后再采取决策行动。再如,特别重大的问题一定要坚持通过教代会的方式等,坚持这一完整的程序过程就可以确保学校决策的民主性,体现“三公”原则,必然会获取群众对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信任,也能充分体现出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 

增强党群关系中的亲和力,转变联系方式,
掌握好学校群体关系上的沟通权和协调权,
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切之心和纾解之力 

  长期以来,学校的党群关系常被片面理解为嘘寒问暖拉家常,访贫问苦到家门,把传统影视文艺作品中的“打成一片”的场面移植到学校党群关系中来,这样的工作方式已经固定为某种程式化的东西,严重背离了学校群体构成的现实。经济贫困问题在当今教师群体中几乎已经不复存在,上门式的家访,象征性的送些慰问品,不触心底的聊上几句“谈心”话语已经不被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们所认可,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盼求的不是这些表象化的“亲和”场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真正理解他们,走进他们心底的东西。

  当今教师们最需要哪种“亲和”?需要什么样的党群关系?我们认为,最能打到教师心底去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谁能纾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现今教师的心理负担日益沉重,不仅青年教师们有压力,中年骨干们压力也不小,事业的、家庭的、人际的各种矛盾问题都很突出。二是谁能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指明路径?大多数青年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路径并不清晰,他们面对的是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样板,很难有适合他们自己的选择。三是谁能为他们提供和保障公平的发展环境?许多情况下,人们获得的机会并不是很公平的,怎样让普通教师在民主公平的前提下获得机会,这里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人际的敏感问题。四是谁能为他们解说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困惑?许多社会事件纷繁复杂,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自身利益的问题,当得不到正确解释时就会扰乱人心。

  如果我们的党组织能够把握好时机,针对以上几种最能贴近群众心里的问题展开研究,与群众积极沟通,主动协调,充分对话,让群众有谈心里话的机会和通道,则我们的党组织就会有亲和力,就会被群众所拥护,其核心地位自然就能形成。 

增强中心工作的介入力,转变站位方式,
掌握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研究权和发言权,
让群众看到党组织务实和创新的工作状态 

  我们常说“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可事实上,一些学校的党组织常被游离在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边缘地带,很难真正进入到中心工作的中心地带,如果支部工作没有中心工作的基础作为支撑,则党组织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的危险,也就不可能去形成自身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

  这些可能被边缘化的状况虽然和一些客观条件与客观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来之于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党组织对自身工作的定位有偏差,二是党组织自身介入中心工作的能力尚欠缺。学校行政主抓的就是教育教学工作,在这方面,支部该做些什么?如果认为这是行政事务,则必然就会让自己靠边站着,久之则做事插不上手,有心使不上劲,说话也会靠不上谱;如果认为这是支部该抓的一项工作,则势必会引起分工不明,责任纠结不清甚至摩擦不断的局面;如果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配角的角色,则也可能会陷入打杂跑龙套的窘境,到底如何来摆放好自己的位置?

  其实,党政都应该成为中心工作的主角,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任务,两者必须走到一起,但是,作为中心工作主角之一的党组织,出场的时机与节点及出场的方式方法肯定是与行政不一样的。党组织更多的是应该在中心工作的思想动态、价值需求、精神驱动、人力配置和难点攻关、方向聚智与问题研发上去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往往是行政方面十分需求而又难以替代的。当支部能够汇聚民智帮助行政解决难题而又不越俎代庖瞎指挥时,行政怎么会不欢迎,群众又怎么会不信服呢?当然,党组织进入中心工作层面的路径是不能与行政趋同的,它必须要有自己的介入方式与方法,要增强自己的介入能力。比如:当与中心工作相关的主要事项需要决策时,如果支部通过翔实的调研与缜密的思考,就能够获得充分的话语权和决策地位;当中心工作中出现群众困难、领导忧心事时,如果支部通过及时的介入沟通疏导排解困难,则会赢得干群两个方面的信任和尊重;当中心工作发展遇到各种瓶颈问题时,支部能及时介入,开展或发起课题攻关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并获得引领权、指导权和示范权时,支部就能赢得更多的拥戴、支持和信赖。当我们做好这些工作时,群众心目中的核心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