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他山之石
上海中学:资优生德育的难题破解与特色创建
日期:[2012/2/3]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资优生德育的难题破解与特色创建
上海市上海中学
 
  [ 要] 高中阶段,客观存在着一批资优生群体。今天的资优生很有可能将成为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高层管理人员乃至政治领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流砥柱。提升资优生德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资优生德育,要注重从学生的思想境界、社会责任、德育践行等方面破解难题,促进认知活动和实践、体验、反思的统一,注重自我价值和社会需要统一,强调夯实基础和发展能力统一。上海中学资优生德育形成了“一个核心、二大主题、三个层面、四类课程、五大策略”的体系,创建了“促进学生立志与激趣、挖潜的统一,形成资优生德育课程教材体系,探索信息环境下德育教育新途径”三大特色,促进了资优生志存高远、意志磨练、责任确立、文化认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在高中阶段,客观存在着一批资优生群体,他们学习成绩相对优秀,资质相对优异。今天的资优生,很有可能将成为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高层管理人员乃至政治领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流砥柱。加强资优生德育,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如何提升资优生德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是我们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资优生德育而言,主要应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认为,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社会责任与实践体验尤其重要。作为一名资优生,如果在高中阶段不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志向,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础,让他们在国际化环境中学会辨别与判断,即使他们的能力再强,今后也就是高级打工仔,而不一定能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栋梁。从学校角度来说,要使资优生具有高远的思想境界,既要让核心价值内化学生的精神品质,又让民族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涵扎根于学生心中。
  二、途径与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资优生思想境界的提升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呢?我们在德育实践工作中强调“三个统一”。
  第一,注重学生认知活动和实践、体验、反思的统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过多地强调认知,局限于让学生对一定社会政治、思想及道德规范准则的认识,忽视了学生对认知的心理体验与实践体验,使学生很难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当学校设置的德育情境与家庭、社会中的真实情境发生冲突时,就容易造成“双重”或“多重人格”。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将认知、体验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学校德育的升华。如“国情民风·国际风云”课程的开设、“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的推进,大别山社会考察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实践体验。
  第二,注重自我价值和社会需要的统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资优生德育,需要引导学生在注重自身价值实现时,关注自我价值和社会需要的统一,这体现在学生的感悟中、升旗仪式的表白中等各个环节。在升旗仪式上,我们可以听到上中学子“纪念九·一八,勿忘国耻”的呐喊,也可以听到汶川地震后的“多难兴邦,国威壮志”的呼声;既可以听到“诺贝尔奖——光环背后的精神”等理性表达,也能听到“关注民工子女”的声音;既可以听到“重拾节日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传颂,还可以听到“青春、祖国、使命”的召唤等。学校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让学生关注社会,提升服务能力,增强领导组织能力。至2010年,学生累计开展了上万个CPS(创造·实践·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如放生中华鲟、体验街头艺人等),并逐渐从个体走向社团化;LO(领导与组织)课程已进入了全员学习阶段。
  第三,注重夯实基础和发展能力的统一。学校创设丰富的德育载体,促进学生思、能、行的统一。资优生德育是在中学德育基础上的深化,我们在坚持基础性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量身定做适合资优生可持续发展的德育课程和内容,关注资优生群体思想道德发展的特殊要求。我们开设了“理想信念·爱国荣校”、“民主法制·道德修养”、“关爱生命·服务社会”、“健康心理·多彩生活”等四大板块的德育发展课程,促进资优生的成长发展,也体现了我们探索并解决资优生德育的追求。
  上海中学的资优生德育从2004年提出并实践至今,已经走向了体系化、系统化,并形成了资优生德育的基本框架:“一个核心、两大主题、三个层面、四类课程、五大策略”。
  一个核心——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关注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引领,在推进多元文化交流与碰撞中高扬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国际交流活动中,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
  两大主题——深化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我们利用良好的国际化环境,积极开展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逐步使自强不息的精神、振兴中华的雄心内化为他们的素质。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的关怀,理解生命与自我、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作为上海市生命教育实验校,学校立足于“知、情、意、行的统一”开展生命教育的实验探索。
  三个层面——促进资优生深层思想、外显行为、服务社会的统一。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定是深层思想的外显,并在社会实践中承担切实的责任。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从学生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确立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信念,达到思、能、行的统一,他们的道德品质将不断得到升华。
  四类课程——构建认知类、体验类、实践类、反省类相互促进的德育课程如前所述,我们构建了资优生德育课程图谱:4大类39科目150多个模块,基本内容框架如下:
  五大策略——现代意识、引领水平、社会实践、知行内涵、数字环境。所谓“现代意识”,是指学校德育关注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使命。所谓“引领水平”,是强调教师与班主任队伍的引领,强化教师的“潜移默化”与“言传身教”。所谓“社会实践与知行内涵”,强调学生言行一致,以实际行动去体验对国家与社会的认识。我们每年组织学生干部到社区、街道挂职锻炼,暑期参加社区的活动筹划和组织等。学校组织开展了“国情·民风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所谓“数字环境”,是指关注数字化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影响,注重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德育。我们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数字化元素开展德育渗透,主动迎接数字化对学校德育的挑战。
  三、成效与思考
  学校资优生德育的大力推进,形成了上海中学资优生德育的三大特色。
  首先,促进学生立志与激趣、挖潜的统一。学校开发的双I课程(以自我意识的提升开发人际智能与自我认识职能,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志趣),自2006年至今累计完成项目4000个。近两年来,学生开展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上百个,如校园多元文化的和谐交流等,让学生立志的过程与自身的能力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形成资优生德育课程教材体系。横向分为认知、实践、体验、反思四个类型,纵向分为基础与发展型。基础型:国家规定科目的深化+上中开发的资优生必修课,发展型:四个类型(39个科目150多个模块)(见下图)。同时,大力加强德育教材建设,自编、选用与德育图谱匹配的教材100余本,正式出版特色教材5本。
  第三,探索信息环境下学校德育新途径。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的资优生德育,是全新的德育阵地。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机遇,使数字化网络背景下的道德规范在现实与虚拟碰撞中升华。提高学生的道德免疫力,增强网络防火墙功能性开发。加强诚信体系教育,明确虚拟世界不是虚假世界。为此,学校建立了许多数字化德育学习、信息、展示、交流平台,如CPS、双I课程的学习与信息发布平台,五四表彰的展示平台,龙门物语网站的交流平台等。
  通过资优生德育的推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社会责任感,明确重任在肩;在一系列活动与项目中培养了领袖气质与组织能力,志存高远;在适应性生存训练与心理教育中形成了资优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磨砺了意志;深入体验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强了文化认同。当然,资优生德育是一个与日俱进的课题,如何将立德树人与创新素养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