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区业余大学 李济凤:学习陶行知,用整个心做老师
日期:[2012/9/11]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在庆祝第二十八个教师节的日子里,我们观看了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该剧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串起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展现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高贵品质。全剧聚焦了陶行知人生中三个重要阶段,包括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萌生生活教育理论;在抗日战争期间创办育才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弘扬创造精神;以及在抗战胜利后,他为育才学校迁沪鞠躬尽瘁,最后因劳累过度去世。剧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平淡中充满哲理,细节毫无雕琢却蕴含情意,演员精彩的演绎,全场观众被剧情吸引,被深深打动和感染。
  4颗糖果,24颗豆子,一碗辣酱面……等等,这些剧中的情景,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他的一个学生为打抱不平而犯了错误,陶行知不仅没有惩罚他,而是奖励他仅有的4颗糖果,从另一侧面感动学生,使学生自己认识到了所犯的错误,起到了润雨细无声的效果。这些教育方法现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当学生犯了错误,当学生不想学习,当学生逃课时我们是怎么做的?联系到我们的教学中,我校既有成人学生又有全日制学生,各有各的特点,有教无类,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陶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主张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学分离,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他的这些观点,仍然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引方向,比如我们现在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学—自学—助学的“3L”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习得获得经验知识。
  舞台上陶行知的形象,伟大、平凡、贴近大众。“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一生创立了众多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诸如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以教人者教己等等,这些理论至今指导我们如何做教师。反对教育脱离生活,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延伸到大自然中,使社会和学校合一,正如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生边劳动,边学习,手上长了老茧,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看了这部剧,提升思想,净化了感情。教师不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快乐。在教师节的那天,我收到了一张学生的贺卡,上面写到“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节日快乐,敬爱的老师”,当时心情很激动,同时也感觉到自身肩膀的重担。从1985年大学毕业走上教育岗位至今已有二十八年,每次进教室,当看到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很不得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身为一名教师,我实在不敢说,我的教学是成功的,相反我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在工作中,我不仅要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并付诸于行动中,更要学习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学习陶行知的为人、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