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同达小学 顾丽华:走近陶行知……
日期:[2012/9/11]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记得在师范就读的学生时代,教学楼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汉白玉雕像,那就是陶行知先生。虽然每天来来回回,不止一次地瞻仰到这尊塑像,但是最深的记忆也只是停留在陶先生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格言上。
  17年前踏上工作岗位,有幸来到了一所研陶氛围很浓的学校,学校积极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不断的学习和研陶活动中,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更深地了解:先生一生,忧国忧民。留学归国后,看到农村教育,尤其是师范教育的缺失,决心创办师范,改变农村的教育状况。他先后创办了南京的晓庄师范、江苏的湘湖师范、新安小学、上海的山海工学团等学校。抗战期间,先生更是奔走各国,宣传救国思想;内战时期,先生不惧危险,争取和平曙光。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不个人膨胀,得意忘形站在人民头上;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在人民脚下。每每想起先生事迹,莫不感慨于心。
  多年后的今天,走进天蟾逸夫舞台,观看大型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让我再一次领悟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精髓,重温了先生的教育历程。该剧艺术总监、导演俞洛生为大家展示了一种崇高和诗意的戏剧美感。陶行知先生的扮演者,著名话剧艺术家娄际成的表演更是富于激情,富有艺术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塑造了个性鲜明、正义凛然、爱满天下的陶行知先生的形象。该剧时间跨越19年,通过“晓庄的钟声”、“古圣寺的春意”和“上海滩的晚霞”三部分,串起了陶行知的一生,体现了他乐观、诙谐、平易近人的特质。剧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平淡中充满哲理,细节毫无雕琢却蕴含情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一个教师的幸福,就在于——学生热爱、崇拜你;家长信任、感激你;同事肯定、佩服你;社会认可、赞赏你。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以陶为师,以一颗饱满的爱心,积极营造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生一起享受终身学习的乐趣,让教育的雨露滋润每一朵小花。虽然我们不能收获很多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收获的人才、收获的感情却是用物质难以衡量的。带着这种心态走进工作,我们便不是在做苦行僧,而是在享受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幸福。
  走近陶行知,让我醍醐灌顶,顿开茅塞;走近陶行知,让我的思想更丰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学教——教学,我想:陶行知先生绝不愿意自己仅仅成为一尊人们膜拜的塑像,而是希望人们走近他,再走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