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泗塘中学 张嘉妮: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
日期:[2012/9/11]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在28届教师节来临前夕,我们来到了逸夫舞台,观看了大型现代话剧《永远的陶行知》。全剧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民主斗争的经历,表现他爱满天下,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该剧以历史观照现实,给了我心灵的碰撞,使我从中受到启迪。
  候场开演前夕,坐在剧场里,我打开宣传册浏览起来。刚翻开宣传册,扉页上大大的十二个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立刻震撼到了我。以前听老师做报告的时候,常常听到这句话,但我从没有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和立场上,今年我也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两个多小时的话剧过后,我受到了深刻教育,开始对这句话进行深思。
  这部话剧表现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去半根草去”的高尚品格和“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歌颂他“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陶行知用他整个生命书写了他的人生格言。陶行知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不个人膨胀,得意忘形站在人民头上;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他心甘情愿,俯首帖耳在人民的脚下。这样一位陶行知,剧作如果只注重去构筑巨大的矛盾冲突,起伏跌宕的情节,不足以表现他的伟大;而若只注重描写他是怎么办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如何教学上课,碰到情况又如何解决,这样的叙事结构也不足以体现他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通过观看这场话剧演出,我认识到,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向人类贡献的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是大家景仰的"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虽然朴实,却极富哲理,并且贴近我们的教育世界,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灵。
  通过一幕幕朴实却敦厚,承载着浓浓历史气息的场景,通过演员们饱含激情,诚挚投入的表演,我一次又一次受到冲击和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就是说,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深信,陶先生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合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许许多多的课程都已经进行了改革,而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如果真正感悟到了陶先生理论的实质,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就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有所建树,实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之“做”。如果我们满足于一幅标语、一个口号、一种形式,则新课改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们应该多鼓励自己克服困难,不要畏难;多学一些理论,少一些空论;多做一些行动,少一些被动,自觉接受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挑战,教育角色的转变与挑战,教育方式及技术革新与挑战。在新课改实践中,养成剖析反思的习惯,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不断重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教学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塑造灵魂,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老师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乐章的立体大舞台。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也为了成就我们最美丽的事业,我愿意在陶行知精神的引领下,在三尺讲台上,为学生弹奏最美妙的人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