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泗塘中学 方亦心: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日期:[2012/9/11]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犹记得高中时,作为一名行知学子,为学校前的陶行知纪念像揭幕的那天,全校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看着那伟岸的身影屹立在我们的校园中,风吹不动、雨打不折。就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为了教育事业坚持不懈,从不言弃!
  今年的9月,对我来说尤为特殊,它意味着我由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转变为了一个传播教育的教师。又适逢这个特殊的日子,很幸运能有这个机会,观看了俞洛生导演编导的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该剧跨越19年,通过“晓庄的钟声”“古圣寺的春意”和“上海滩的晚霞”三部分,串起了陶行知的一生,体现了他乐观、诙谐、平易近人的特质。全剧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平淡中充满哲理,细节毫无雕琢却蕴含情意。
  最初的“晓庄的钟声”,表现了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以实践其“生活即教育”的理论。犹记得剧中娄际成所饰演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句话“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将教、学、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现今社会,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体制中,始终不能突破这样一个怪圈:教材就是知识,分数就是能力,呵斥就是教育,听话就是品质。这种缺乏人文情怀和压抑儿童特性的教育方式,使知识成为了只能向别人炫耀学历和供人观赏的中看不中用的花瓶,使我们的学生变成了人们口中“高分低能”的典范。面对此种教育现象,我不禁感到迷茫,作为一个职初教师的我应该怎样去做好一个称职的教师,怎样让我的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首先,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具有一种探索精神,要去努力理解那些像陶行知先生这样的教育大师们的教学理念,将它们结合到自身的课堂教育中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就如剧中的陶行知先生一样,他的教学理念是多么的伟大而高尚,却并不是当时社会所能共同承认的。因此才会发生了那悲痛人心的一幕——枪杀晓庄学生。我们看到了陶行知先生为那些无辜惨死的学生们而感到的悲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没有放弃他那“生活教育”的理念,继续坚持了下来。我们也该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无论遇到何种挫折,都要坚持不懈,相信着我们的努力会在未来的某天成为我们骄傲的源泉!
  其次,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我们要懂得引导。有效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或多或少总会犯些错误,而一味的批评指责只能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烦,适当的引导、恰当的鼓励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如那“古圣寺的春意”中所演的那样,当XXX举起砖头就要砸向同学的时候,陶行知先生大声的喝止了他,然而当他在之后的谈话中了解到事情的起因后,陶行知先生并没有紧紧抓住他拿砖头砸学生的错误来对他进行批评指责,而是从他好的方面去进行鼓励,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欠考虑的,比一味的打压责骂来得有效果的多。同样,当他得知同学们因为饥饿而去偷别人的桃子时,陶行知先生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过失——自己无法给予他们更好的伙食,使他们做出了这种不好的行为。所以,当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也该谨记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凡事要问清原因,不能只相信自己一人所见,对于学生要做到鼓励多于批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不是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打压下去。这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做到的。
  第三,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我们要做到为每一个学生负责,“我们不可以为了一个人,去牺牲九十九个人,也不可以为了九十九个人,去牺牲那一个人。”一个人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但对于那个不被重视的学生来说,他的损失就是百分之百。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注重打造学生当下生活的幸福,着眼学生未来人生的美满。学生的思维品质,精神品质形成的黄金时期,来源于他们的少年儿童时代,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我们要谨记,对任何学生的放弃,对这名学生来说将会形成永久性的灾难。
  陶行知先生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他的教学理念,就如同他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用自己满腔的热血、蓬勃的精神,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自己却在耗费完了所有的心血后,悄然的离开了我们。作为一名职初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新生力量,我谨记,要牢牢把握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教好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去学、如何去做,为他们的幸福打下最扎实的基础,做一名称职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