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宝钢新世纪学校 王丽萍:斯人已去,后继有人
日期:[2012/9/13]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值此第28届教师节,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逸夫舞台观看了话剧《永远的陶行知》,非常有意义,既是给我们的一份节日礼物,也带给我们很多教益。
  我在80年代中期毅然选择了报考师范学校,这和我作为行知中学的学生是有很大关系的,因为陶行知先生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教育家。我喜欢雨果的这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从《永远的陶行知》中,我看到了一个追求教育理想无私奉献的教育家,他把中国教育从城市做到了农村,他把思想工作做到了学生的心头。他就像那片绿叶,平凡而又崇高!
  话剧中有一个情节特别触动我,那就是陶行知担任育才学校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一名叫田大春的男生想用砖头砸同学,被陶行知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等到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见田大春已在等候。陶校长忘记了夫人的再三关照,立即掏出一粒奶糖递给田大春,并且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粒奶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当田大春心中忐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校长掏出第三粒奶糖给他。这时田大春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掏出第四粒奶奖励田大春:  “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粒奶糖。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我已经没有奶糖了。”
  我一边看一边在想:如果我碰到了田大春这样的学生,我会怎么办呢?是让他写检讨书还是狠狠地批评他?是把他家长叫来还是给以严厉的处罚?或许我也会抓紧时间处理此事件,但是工作能否做到学生心里,学生能否口服心服?
  面对犯错的学生,陶行知先生没有使用简单粗暴的做法,他采取的处理方法体现了他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整个事件处理过程没有训斥,没有让学生写检查,也没有通知家长,更没有严惩大春,结果却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可见,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这就像陶行知先生说过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明白了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尊重学生的人格,说到底不仅仅源于他的教育理念,更源于他的高尚品格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啊。在对陶行知先生崇拜的同时,我也在不断鞭策自己成为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好老师。
  由此,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我的一堂语文课上——
  “张寅,请你,看着书下的注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天时不如地利’这句句子。”当我第三次对张寅重复这句话时,不觉加重了语气。解释这句句子,一点儿都不难,因为课文下提供的注释详实具体:“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稍有常识的同学都能轻而易举地解释这句“天时不如地利”的意思。可张寅还是端着书呆呆地站着。这时,班里的其他同学忍不住了,纷纷催促“张寅,快说呀!”“快说呀!”“还不快说!”有些同学索性直接报出了答案“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端着书良久的张寅这才慢吞吞地张开嘴巴说出“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声音仍和以往一样轻轻的、细细的,像个女孩子。
  他总算答出来了,要这个孩子开口真不容易。从进中学开始,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胆子小,声音轻,从不主动举手,每次都是我点名叫他。但是,今天他的表现更加不如以往。
  “天时不如地利”的下句是“地利不如人和”,两句句子的句式结构完全一样,“地利”在上句中刚刚出现过,“人和”的解释书下注释写得明明白白:“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我想顺水推舟,还是让张寅接着解释第二句句子,正好让他把这个句式再巩固巩固。当我提出要求后,教室里恢复了平常的安静,因为同学们和我一样想法,既然张寅“天时不如地利”能解释了,下句“地利不如人和”解释起来就更简单了。大家等待着张寅的回答。几秒钟之后,张寅叽里呱啦地说了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他在说什么呀?”同学们骚动起来了。“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一边在心里嘀咕,一边让他坐下了。
  下课铃响,我把张寅叫到讲台边。问他刚才到底怎么回事。他回答“我在看参考书。”那究竟是什么参考书导致他答非所问呢?我让张寅把参考书拿给我看,一看,是《中学文言文译本》,里面的句子解释正确而清楚,绝不可能误导他。我的疑惑更大了。再问下去,这个一米六几的男生就用手遮着嘴巴,俨然一个非常腼腆、害羞  的女孩子,什么都不肯说了。
  这个男生有问题。这天晚上,我和他妈妈取得了联系。把他今天的表现以及以往的情况都反映了,并且提出了我的疑惑:这些表现虽然无关智商,但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老师努力地尝试帮助他,但是却看不到效果,为什么?
  家长在电话那头犹豫了一阵,然后说出了一段话:“自从两年前他爸爸离家出走,张寅的性格就变了。变得内向、不爱说话了。他一直认为自己被抛弃了,是爸爸不要的小孩。”我了解到张寅在家也是沉默少言,尤其是你越要他说,他越说不出来。这时,那双怯怯的眼睛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种同情和怜爱悄悄袭上我的心头。我决定要帮助他。
  后来,我又找他谈了话。“你还记得我们课上学过的《百合花开》吗?一株生长在断崖边上、受到种种讥讽嘲笑的百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开出了花,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你能从中感悟到些什么呢?”这番话使他陷入了思考。我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告诉他既然是男儿就应当有男子汉的气概。“不管是人还是百合花,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不管受到了别人的嘲笑、鄙夷的眼神,还是受到了所有人的赞美,记住:你还是你,百合花还是百合花,坚定地做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不在逆境中跌到,不在顺境中自满,这就是我们要像百合花一样谨守的信念,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他抬起头,虽然依旧沉默,但从他的点头中我还是发现了他眼睛后面隐藏的一丝光亮。我告诉他,语文课上我还要经常请他发言,更希望他自己主动举手。
  上课之时,我常常观察他的“动静”,等待着他的眼神不时地和我交会,我则向他点头示意。终于,有一天,那只手悄悄地举了起来,虽然我的内心已急不可待,可我故作平静地请他回答问题,尽管声音还是不如其他男同学响亮,但已足以引起同学们的诧异。我们俩会心一笑。我心头暗喜,仿佛看到一株百合花正在努力地绽开!
  我想:对于成长道路上的中学生来说,有意或无意犯下一些错误实属正常现象。犯了错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当我们考虑怎样处理时,不妨先想一想陶行知先生用糖果教育的故事,这样,一定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并且让我们的学生都成长为美丽、自信、坚强的“百合花”。
  在第28届教师节之际,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的日子里,在观看了话剧《永远的陶行知》之后,我想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去,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