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话剧《永远的陶行知》观后感
虎林路小学 顾旻卉:在人的心间“播种”
日期:[2012/9/13]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我触摸到了陶行知的灵魂,为之震憾。
  这台大型话剧由陶行知研究会、市教育工会、宝山区教育局联合等联合主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师大谢晋艺术学院等多个单位一起参演,演员阵容颇为强大。饰演陶师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娄际成娄老说,“我触摸到了陶行知的灵魂,为之震憾。” 娄老的表演平实不张扬,却丝丝入扣,把观众一步步引向陶师的内心世界。
整个故事跨度19年,聚焦陶师人生中的三个重要阶段,“晓庄的钟声” ——创办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萌生生活教育理论;“古圣寺的春意” —— 抗日战争期间创办育才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弘扬创造精神;“上海滩的晚霞” —— 抗战胜利后,为育才学校迁沪鞠躬尽瘁,最后因劳累过度辞世。
 
宝山——陶师的第二故乡
  全剧选取的20多个片段、故事和细节,通过散点式的结构、跳跃的时间地点切换,表现了这位教育家的一生,展现了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崇高人格魅力。
  被剧情吸引,时而生情落泪,时而因陶师智慧会心一笑。当陶师满怀深情地说:“宝山真有宝,大场有气魄”时,来自陶师第二故乡­ —— 我们宝山的教师,以热烈掌声欢迎这位老者的回归。(1932年,陶师曾在宝山开展山海工学团,致力于教育普及,制定了中国普及教育的方案,阐述普及教育的措施和方法。)当陶师吟读给夫人的诀别信,情浓意重,一句三叹,催人泪下。结尾,舞台上重现陶行知的形象,伟大处见平凡、庄重下显怡然,备觉亲切可信。那段凝练蓄满激情的画外音,表达了人们对陶师无尽的缅怀与追思。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崇高与诗意的素画像
  该剧平淡中现深邃哲理,细节处衔脉脉温情,素画了陶师一生崇高怡然、乐观近人、诗意诙谐的特质形象。
舞台上的陶师形象,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弟子们记载孔子的学问修养,表现在外在神态上的句子。
  温而厉,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使人不敢随便。威而不猛,威并不是摆起凶狠的架子。内心坦荡荡的道德修养达到了,就自然会产生威仪。尽管和煦如春风,在被人眼中仍然是不可随便侵犯的。恭而安,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活泼而不呆板。
  伟大的教育先师们,在弟子们眼中的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
  学问好的人,内心的修养表达在外面的,就是这样的情形。有庄严的温和,有自然地威仪而并不凶狠,永远是那样安详而恭敬的神态。
  陶师对待何种阶层、什么身份的人,从特殊的学生,到怀国家主义思想的军统特务,都亲切温和,一视同仁。温和中又有身为教师的庄严感和使命感,他虽然平易近人,几乎从不发怒失态,但在文化迫害与白色恐怖前,凛然不屈。他据理力争,坚持不让特务在育才学校建立党分部,名为督导实为迫害抗日的持共产主义信仰的师生。他抱着必死的心参加李公朴、闻一多的追悼会。在上海,他生命中最后的三个多月里当众发表了100多次演讲,为普通百姓争取和平民主、平等受教育的权力。受到“第3颗子弹”的恐吓也毫不退缩。
 
在人的心间“播种”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师生问答的片段。面对强权蹂躏、战火侵袭及文化管制,教书先生手无缚鸡之力,眼睁睁看着众多同侪、弟子受波及,伤流亡。悲戚言:“初衷是想坚持正道,但所谓的道不能建立在他人的牺牲之上。那么,我所坚持的又是什么呢?我也会迷惑,时常会想,比起我传道解惑,种田耕地和持枪而战更有意义。”弟子答:“先生不是正在百姓中播种吗?”教书先生豁然开朗,心有戚戚。
  转回到话剧台上,王二狗是个特务,他见风使舵、挣扎在光明和黑暗的夹缝中讨生存,不关心国家民族的利益兴亡,在各集团的风口浪尖上博弈。在陶师与他(王二狗、王抗战、王胜利)的3次见面中,终被陶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还是第一次有人叫我‘先生’,谢谢你!”王二狗说;“还是我爹说的对,教书先生好!” 王抗日说;“先生,保重”王胜利说。
  陶师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向善的种子,他因父亲的话放了通缉中化妆的陶师一马,又因一碗面的恩情在上海遇见陶师时要免费为其擦皮鞋,最后消弭了心中的戾气与恶意,带着遥祝与陶师惜别。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正在学生的心中播种,今天的一棵棵稚嫩的小芽,将来终有一天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教育的意义,学陶师陶的意义不正在于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