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陶”花盛开的地方
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宝山区培智学校校长张洁华
日期:[2013/10/18]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点燃每一盏希望的灯
——记宝山区培智学校校长张洁华
 
  张洁华,女,1960年2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1994年12月从事特教工作,1998年7月至今任培智学校校长、宝山区特教指导中心主任。
  培智学校是一所以招收智障儿童为主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132名,其中送教上门的28名。学生中大部分属于多重残疾,其中兼有脑瘫疾患的有19名、自闭症36名,还有很多学生患有心脏病、癫痫、低视力等症状。近二十年来,张洁华在特殊教育这个园地里默默耕耘,确立了“自助教育”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自助型教师、培养有自助力的学生,逐步形成了“ISO9000标准化管理模式、自助式校本课程、自闭症教育品牌、艺术教学特长”等体现“自助、互动、发展”的办学特色,为学校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作为上海市唯一一个在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现场会上作专题介绍的特殊教育学校,树立了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典范;是上海市首个在全国获特教艺术项目特等奖的单位,首创了“用艺术的形式育德、培智、提能”的康复训练模式;是上海市首批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树立了上海市特教发展的标杆;是上海市首个设立公办自闭症教育训练中心的单位,举办了全国首届自闭症教育康复高级学术研讨会,引领了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方向;是上海市首个实行全免费教育的学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每一个残障家庭;是上海市首批实施送教上门的学校,真正实现了全纳教育;同时,培智学校是宝山区首个通过ISO9001教育管理认证的学校,引领学校向现代管理探索;是宝山区首个荣获上海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单位,实现了多年来我区教科研工作的期待和梦想……
  多年来,张洁华从“自助教育”理念的探究,到“医教结合”的实践;从“自闭症教育”的突破,到教师专业化的培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曾在《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现代教育》等杂志中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20多万字,她主持过中国教育学会、上海市“双名工程”、市教委规划课题多项;她领衔编写的校本课程160多册,数量是全国之首,其中5个学科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并被全国30多家学校选用。她曾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园丁奖、宝山区先进工作者、宝山区五一劳动奖章、感动宝山十大人物、都江堰市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称号。
  她带领的教师团队,人数虽然不到40名,但其中6位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7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21名教师荣获过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金爱心教师等市、区级荣誉称号,教师们在工作中收获着幸福。
  这些成果,记录着张洁华在创建师生幸福成长征途上的艰辛和欢乐;记载着教师们在实现“点燃每一盏希望的灯”这个誓言中的执着和奉献;记述着孩子们为体现自身生存价值、生命质量奋斗中的顽强和努力。
  一、自助教育,学校在理念创新中崛起
  1.积极探索,创新特殊教育理念
  1994年,身为公立小学校长的张洁华来到培智学校,她考虑最多的是:特殊学校究竟应该办成怎样的学校?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同时,她发现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并有他独特的实践活动,他把流浪儿、低能儿、盲聋儿、社会问题儿童等特殊儿童组织起来,命名为“儿童工学团”,依照“工以养生,学以民生,团以保生”之原则,培养成为自助长进有用之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她找到了解决特殊教育问题的切入点,“自助”正是帮助残疾孩子跨越障碍的教育方法,而“让学生学会生活”则是特殊教育办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于是,她把办学目标定位于:把学校办成自助、互动、发展的乐园。
  这里的自助,强调的是师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扶助、求助、辅助、互助、自理”的技能叫自助,树立“自主、自强、自尊”的精神也叫自助;对于教师,学习和构建自主、合作的精神和研修的模式就叫自助;对于学校,建立民主、合作、自主、自治、自强的学校文化叫自助。
  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攻克学生的沟通障碍,拓展特教教师分享交流的量和质。
  发展,通过互动学习、实践、体验,让师生得到成长。
  乐园,把学校建设成师生自助、互动、发展的乐园。
  这是一个针对师生共同成长的、立足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以训练自助技能为重点,以自助学习为操作策略的办学体系。张洁华所期望得到的成果是:构建自助教育课程、积累自助教育策略、培养有自助力的学生,练就有专业技能的师资,把学校建成师生自助互动发展的乐园。
  这一办学理念的建立,无疑是特教界的一个创举,它一是体现了特教的本质观: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关注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二是体现了积极的育人观:因材施教,主动地去挖掘学生的潜能,满怀期望地通过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能与社会互动、有自助能力的人;三是体现了特教的价值观:无论儿童有何障碍,都应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四是体现了特教的服务观:学校是乐园,这就确立了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高品质服务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师生双主体的观念。
  2.立足课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张洁华认为课程是包含育人蓝图的,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基本来源。作为校长必须拥有正确的课程观,提高课程的领导力,才能引领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2000年起,她带领教师开展课程开发和研究,构建了一个从理论探索到实践操作的自助教育课程体系,使自助元素“融入校本教材、渗透课堂教学、贯穿课外活动、介入个别化教育、注入评量体系”,并通过课堂教学、团队活动、家校互动、社区活动等途径实施,经过多年的努力,她带领老师们把一本14页的大纲,变成一套128册的教材。她主持的课题《培智学校自助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一五重点课题”、上海市“双名工程”课题;相关成果获上海市教科院第二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孩子们也在课程的引领下得到成长,个案评估表明,实施自助教育之后,孩子们在行为管理、沟通交往、社会适应三方面分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三年来,孩子们在区级以上的各类评比中共获奖项50多人次;教师们在全国、市级的评比中,有7堂课获等第奖,有10项教科研成果获等第奖,发表论文16篇,教学设计得等第奖24篇。
  3.全纳教育,接轨国际先进理念
  全纳教育是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重申了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倡容纳所有学生,满足不同需求,反对歧视排斥。张洁华积极推行这一教育理念,在1998年她就提出送教上门的举措,培智学校成了上海市首批实施送教上门的学校。残障孩子的家庭大都因病致困,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张洁华的自行车不知走过多少企业单位,在她的争取下解决了不少孩子和家庭的燃眉之急。区教育局也大力支持张洁华的办学主张,在2003年起率先在全市实行了特殊教育的全免费。从此,孩子们上学、读书、吃饭、穿衣、活动、医疗等都有了保障,这不仅保证了宝山区适龄儿童100%的入学,而且使每个特殊家庭都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宝山的特教工作也和发达国家渐行渐近。
  二、教育科研,智慧在探索实践中萌发
  1.创新机制,支持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事业发展,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学校需要变革,教师的专业思想需要提升,知识结构需要拓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张洁华的策划下,学校在建构自助式学生课程的同时,着力完善自助式教师课程,开发了“师德、心理、观念和技术”四类课程;组建七个研修小组(以学校行政主导、以学科分类的教研组;以领衔人招募以个性特长自主组合的多元助导组;以师徒结对形式、覆盖50周岁以下教师的三级带教组;以五年职业生涯为限的青年共营小组;以“七个一”为任务驱动的骨干组;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青春飞扬组;以岗位职务为划分的干部求索组);建立五星教师奖章序列评价;完善教师成长记录册等策略,促进学校教师群体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完成从传授型向支持型的转变。十年来教师的学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学校从没有一个大专生到如今只有一位老师大专在读,其余全部完成本(硕)学历,教师团队也被评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教师们在工作中收获幸福。
  2.研究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方案
  作为学校的带头人,张洁华懂得,教师的爱光有生活上的照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生活的本领。于是,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残障学生的需要,努力构建以每个学生的需求为目标的个性化课程,使个别化教育方案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校的一系列教改研究实践,也点燃了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花。晶晶能识别男女厕所的标识了,灵灵会自己整理书包了,小洁会独自乘公交车上下学了,阿磊会去超市购物了,小沈会照顾智障的妈妈了,小星迷路以后会主动向民警叔叔求助了;小钟,这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不但出了个人画册,还两次走进上海教育电视台讲述她的精彩故事;小丁,从一个羞涩男孩成长为宝山电视台、学校电视台、广播站的金话筒;小莉,一家三口全是残疾人的孩子成了上海特奥巡演的明星。孩子们的舞蹈不但参加“国际特奥会”闭幕式的演出,而且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走进上海音乐厅、大剧院;美术作品在全国、市、区各级各类评比中屡获殊荣,他们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快乐和自信。
  3.融合教育,学习社会生活技能
  为更好地提升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张洁华又积极投入“融合教育”的研究,为学生创设和健全融合的环境,设计组织实施丰富多彩的特普融合主题活动。如今,学校的《周周播报》、《心随我动》、《心灵花园》、《天使大本营》、《快乐功夫城》等10个主题活动成了学校品牌活动项目;特奥节、科技节、艺术节、美食节、悦读节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奥尔夫打击乐、腰鼓、舞蹈儿童画等兴趣社团的孩子们有机会与同年龄的健全学生同台竞技;法院、海事学院、电信局、海关、军营、敬老院、上海大学、宝钢国贸等10多家单位成了学校的实践基地,“用融合的形式育德·培智·提能”成了学校一大办学特色。她申请立项的课题《特普融合活动促进中度弱智学生自助力发展的研究》被批准立项为市级规划课题,相关研究成果荣获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论文征文大赛一等奖、上海市教科院第三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不仅曾荣登全国盲聋哑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汇演的特等奖宝座,还被评为全国教科研先进集体、全国特色学校。
  4.医教结合,提高教育康复效能
  为了让每一个残障儿童都能有尊严、健康、快乐地生活,张洁华带领老师积极探索脑瘫、自闭症、智障等儿童的教育康复途径和方法。她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孩子的残障问题单靠学校难以改变,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她启动了《积极自助的中重度残障学生个性化康复训练模式的实践研究》。她根据学生残疾类别及康复需求,采取了与市、区两级相关医院进行结对的形式开展工作,建立了以精神心理类、脑瘫康复类、儿科保健类为主的专业医生指导队伍,校内设立了“宝山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宝山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基地”、“宝山区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基地”,重点开展“自闭症课程建设”、“教育康复训练干预”、“特殊学生发展评价”、“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项目的研究,积极推进以智障、脑瘫和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为主要项目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了教育与康复的无缝对接。
  5.攻坚克难,开启自闭症康复新路
  自闭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发展障碍,患儿主要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障碍:沟通障碍、社会互动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培智学校目前自闭症人数已占学生总人数的27%。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这类儿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到目前为止全国几乎还没有哪个机构对这类孩子有很好的教育训练效果,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成了特殊学校研究的重点难点。看到孩子的症状、家长的痛苦,张洁华在2006年开始带领教师开始研究实践,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自闭症儿童补偿性课程的研发与实践”这一课题,2008年开始进入课程化的研究。他们的补偿性、个性化、生态型、体验性课程建构观点,共同注意力训练、问答教学、关键行为训练(PRT)、地板时间(Floor Time)、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视觉线索策略教学、社会性故事教学(Social Story)等技术,都是借用了心理学、医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独创。他们通过对每个自闭症儿童每堂课的录像分析,对他们的行为模式、沟通交往、社会适应进行了科学有效的干预,在全国首次确立了自闭症课程建构的框架,建构了目标体系,探索了课程实施的路径与方法,建设了自闭症课程资源库。2012年6月,课题组对学校24名自闭症儿童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估,83.3%都有进步,其中25%的孩子“进步很大”。伟伟毕业时,他的母亲在最后一次家长会上说:“我家孩子自闭程度严重,小时候真的不知怎么办才好,当初那个发作起来谁也拉不住的孩子,现在我可以放心带着他外出吃饭,到超市去购物,在和人沟通方面也有了很大进步,亲戚朋友都夸他有礼貌,最令人欣慰的是,一次外出走散,他居然能拿着信息卡向交警求助。”
  为了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受益,在张洁华的努力下,由区教育局和区残联共同创办的上海市首个公办自闭症训练中心于2011年3月1日诞生,从此宝山有了专业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张洁华带着她的团队一路攻坚克难,研发评估工具、开发训练课程、编写训练手册及教学用书、制作课件学件及教具学具、制作社交技巧教学用影视、演示文稿资源包……其良好的运行机制、特色的训练课程和高效的训练策略赢得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赞誉,并在2012年的全国首届自闭症教育康复高级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全面展示。相关课题《义务教育阶段自闭症儿童补偿性课程的研发和实践》也被评为了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等奖,这一研究不仅将有效促进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也将为国内同行提供自闭症教育康复的课程范例。2012年9月17日,学校受教育部基教二司、发改委、中残联的邀请,作为全国两家公办特殊教育学校的代表之一,就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工作向部委领导作了专题汇报。
  三、创新管理,专业在辐射引领中闪光
  1.建构机制,提升全区特教质量
  宝山区另有295名残障学生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占残障学生总人数的70%,他们中智障学生共有233名,占随班就读学生数的79%,此外还有视障、听障、自闭症、精神障碍、脑瘫、肢体障碍等类型的学生。作为特教指导中心的主任,张洁华站在全区角度想深想远,她通过调研,确立了“培智学校示范,随班就读跟进,送教上门补充的从学前教育到初等职业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宝山区特殊教育发展思路。特教指导中心先后出台了《宝山区随班就读常规管理若干意见》、《随班就读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随班就读师资培训制度》、《特殊教育对象申请、鉴定、安置制度》、《随班就读学生智商复测制度》、《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制度》、《特殊教育教科研评奖制度》、《随班就读教研制度》、《资源教室配置及使用意见》、《随班就读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与规定,对特教对象的认定、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常规管理等多方面的制度加以完善,确保各校随班就读工作有章可循,我区也走上了“上海市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试点区”和“上海市特殊教育医教结合试点区”的发展平台,既增强了我区特教的后续发展力,也增强了我区特教在全市的影响力。
  2. 分享成果,助推特校优质发展
  近年来,分享成果成了张洁华学习、研究的一个工作任务。在2007年12月召开的中残联艺术教育表彰大会上,张洁华作为全国基层学校的唯一代表作了《让艺术伴着智障学生快乐成长》的主题发言;2008年10月在常州举办的“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国际论坛”,她作了题为《自闭症学生教育训练资源包的开发与运用》的交流;同年10月参加全国培智学校校长论坛,她主持了分会场的论坛,并作了《“自助互动”式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发言;2009年5月张洁华受邀参加了在华师大举办的首届“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发展”论坛,作了题为《特普融合对中度弱智学生发展自助能力的促进作用的实验研究》的专题发言;她每年还为全国各地在上海举办的各类特教培训班作讲座。2011至今,她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所学校的特教同行来校参观、学习、交流,也接待了四川都江堰、甘肃、广西等地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多批领导和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引领每一所特教学校走上优质,成了她另一个心愿。
  3.灾区支教,展示上海教师风采
  50岁,一般人可以说快要走到职业生涯的尽头了,是安于现状还是继续前行?对张洁华来说,2009年又是她生命中一段华彩乐章。当她听说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将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她就主动报名要到灾后的都江堰支教。领导上考虑那里条件艰苦,她又上了一定年纪,希望更改人选。但张洁华态度坚决,在全面安排好学校工作后毅然前往支教。她来到都江堰任副校长,整整一年,她每周为学校行政干部作一次专题讲座、为教师作一次专题培训;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落实大额手术费用……为提升当地特殊教育质量、为新建的这所特殊教育学校贡献出一份力量,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长春同志的高度赞扬。
 
  从青春走过中年,戴着一副眼镜的张洁华始终留着一头齐耳短发,在世俗的侵袭下保持着清秀、纯美的形象,在特殊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她正用她的生命和智慧点燃每一盏希望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