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聚焦 > “陶”花盛开的地方
宝山区首届“学陶师陶”楷模:宝山区实验小学周斌
日期:[2013/10/13] 作者:[宝山教育党建] 阅读数:
0

 

  周斌,女,1973年5月出生,群众。现任宝山区实验小学科技总辅导员,是全国科学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上海市自然中心组成员、区科技“十佳”辅导员。曾获全国创新教育成果奖,2011-2012年度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贡献奖,两度获全国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11年至2013年期间,组队参加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均获一等奖,第26、27、2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实践活动一等奖。
 
关注生活教育 做科学志愿者
——记宝山区实验小学周斌
 
  她总能变着法儿带孩子们开心地“玩科学”,而孩子们也总爱围着她问着问那。她平凡执著,热爱本职岗位,关心团队,成功组织多次有特色、受师生欢迎的校园科技节。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周斌,在22年的教学生涯中,积极倡导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用心做好科学志愿者。她在自己所忠爱的教育事业中,努力地工作着,默默地奉献着……
  一、培养儿童创造力,专心营造小小“爱迪生”的摇篮
  自然实验室很乱,这里堆着小朋友制作未完成的创意作品;那里放着制作模型的榔头、白胶、尖嘴钳,地上竖着一个超大的螺纹玩具,窗台上摆着一排矿泉水瓶子制作的艺术花瓶……自然实验室早晨、中午、放学后很热闹,有同学在这里敲敲打打制作小发明的,有同学过来训练头脑奥林匹克赛题的,有的拿着捡到的花花草草来问是什么的……
  在孩子们的眼里,实验室很有趣、很好玩;在周斌的眼里,这是个多元的快乐平台,是培养小小爱迪生的摇篮。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二十多年来她一直秉承着当年从师傅吴玉麟老师身上学到的创新和敬业精神。课堂上、活动中她会深入浅出地提出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孩子从身边入手,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更要多实践。“提供平台让孩子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得到锻炼”是她坚持科技普及的宗旨,孩子们自信快乐的笑容是不变的动力,一次次挑灯夜战是坚强的保障。在她的带动下,实验小学的“科学王国”越来越强大——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校,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特色校,上海少年科学院校级分院……双休日、寒暑假指导老师们带着小小爱迪生“征战”在各大科技创新大赛上崭露头角——学生创意论坛一等奖,未来工程师一等奖,头脑奥林匹克竞赛金擂主……正如周斌所说,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相信他们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是科技普及活动的力量源泉。
  二、教学做合一,全心搭建小小“达尔文”的乐园
  金秋十月的桂花树下,孩子们有的拿着小本本、有的拿着放大镜,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老师,树干上那是什么呀?透明的,真漂亮。”一位同学发现树干上有粘稠状的胶液。
  “我知道,是树脂像琥珀一样,桂花树分泌出来的对吗?”一位同学回答道。
  “刺毛虫,好恐怖呀!”另一位同学指着一条正趴在树干上的长满绿刺的毛虫叫到。
  “我用树叶把它挑下来。”也有胆大的拿起枯叶把虫挑下放在一旁的石桌子上。
  “我来量,它的长度是15毫米,宽度是5毫米。”
  “咦,它的眼睛在哪里呀?好像有很多眼睛么。”
  “为什么它长着那么多的刺呀?”“它趴在树干上是吃树脂吗?”
  “它身体的颜色不是应该是和环境一样的保护色吧,那么绿很容易被发现的呀?”随着观察的深入孩子们的问题不断地涌现着。
  这是自然课上她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户外开展自然笔记生态足迹活动的片段,关注学生思维、注重资源整合是周斌一直以来在教育教学中探索的目标。神奇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爱探索的孩子也会成为最优秀的“小先生”,收获快乐与发现是活的教育。而快乐与发现的前提是她已经踏遍校园里的角角落落,不认识的花花草草也预先做足了功课。瞧,为了让生态德育教育活动可以在校园内、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周斌又有了金点子……
  如果孩子们将捡来松果、蝉蜕甚至一片枯叶带回家,也许会有家长质疑,而在宝山实验小学有个大宝库——“自然触碰角”。在一则新闻报道中,主持人这样描述着——在这里,可以摸一摸松果、紫藤、蜂巢、鸟巢和羽毛;细细观察蒲公英、蝉蜕、甲鱼壳和水蜗牛;闻一闻香樟木、海星;听听海螺的声音;感受苍耳和鬼针草的刺儿……
  七十余种“宝物”在触碰角中以各种形式展示,这一角俨然成了小小达尔文的乐园。
  “原来这是广玉兰的果实,我捡过的,还以为是松果呢!我纳闷怎么附近没有松树呀?”
  “这个是鱼的牙齿,这条鱼很凶,我和老爸一起钓上来的,放在触碰角吧。”
  “原来蜻蜓也有蜕,真奇怪,怎么和蜻蜓长得一点不一样?”
  “老师,昨天我捡到了一个鸟巢,是谁的呀?能放在触碰角吗?”
  这里有师生互动的答疑解惑,在这里自主的发现会得到认可,在这里更多的是对大自然的感悟——从蝉蜕上看,蝉的翅膀真小,它要蜕变真不容易!……生动的自然笔记显现出生物多样性,显现出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
  《文汇报》上有一篇《自然笔记激活生态教育》的报道,特地提到了这个开放的橱窗——“触碰角”,有多处网站论坛转载了这篇文章。宝山电视台、宝山广播电视台分别做了专题报道,孩子们用快乐的笑容告诉大家他们喜欢触碰角,同时小先生们也带动着更多的家庭走入。《芝麻开门》杂志多次将学校的自然笔记作品作为范例介绍,自然笔记专家在新浪微博上也专门介绍了宝山实验小学。实验小学两次被评为上海市自然笔记优秀组织奖和野生动物保护模范学校,实践活动《亲近自然,做大地的孩子》被评委一致认可,被评为第2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实践活动一等奖并选送全国。而周斌并不“满足”,她感到活生生的生态教育是一颗茁壮成长的大树,会开花,会结果,会传播后代……
  三、德业兼修,尽心做好科学志愿者
  被同事们戏称为“科学家”的周斌,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德业兼修的科学志愿者。“志愿者”是一枚闪亮的“徽章”,“科学志愿者”是周斌老师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体现了一份重要的社会责任感。
  她戏称自己是个“拾垃圾”的,各种各样的纸在她手中是游戏和实验的宝贝;鸡蛋托摇身一变就成了美丽的衣裙;把地上捡来的松果、苍耳、鸟窝构建自然触碰角……创设一个平台让孩子知道垃圾就是放错的资源、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人类与周边的动植物共享着这个美丽星球……
  科普实践活动《我创造我快乐,争当科学志愿者》除了树立起“小实验、大学问”的理念,感悟到生活中到处充满科学原理,其内涵更重要的是让红领巾们主动承担起科学志愿者的职责,几十个科学小实验从筹划准备到实际实施、与伙伴、小同学分享,主人翁的意识不断增强,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活动案例不仅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时还被收录到《少先队活动》一书中。
  无论是“垃圾分类我能行,争做环保小达人”主题实践活动还是“亲近自然,做大地的孩子”生态教育活动,周斌在校园中、社区里创设浓浓的科技文化教育氛围,让孩子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分享知识、分享智慧、分享快乐。